促消費作用究竟幾何?
令人驚訝的是,此次大規模降價潮似乎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3月1日~12日,我國乘用車市場零售41.4萬輛,同比去年下降17%,較上月同期下降11%。今年以來,國內乘用車累計零售達到309.4萬輛,同比去年下降19%。
流通協會認為,此類補貼實施后,汽車銷量不增反降,如果任其發展,將對汽車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造成極大損害。
中汽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從短期來看,政企合作補貼優惠是拉動消費的有效途徑,產品價格適度下調,有利于激發居民的消費需求。但當前出現的一些跡象卻表明,非理性促銷會加重消費者觀望情緒,進而影響到消費信心,不值得提倡。
據悉,有部分經銷商反映,此次降價潮后幾天,到店率雖然相比前幾日有所提升,但回訪跟進的客戶都在持幣觀望、等車降價,實際成交量反而下降。
為此,中汽協發文表示,汽車企業應該著眼長遠,在產品技術、質量、服務、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致力于高質量發展。地方政府在穩增長、促消費的過程中,方式方法要得當。
保價策略會奏效嗎?
在長城汽車近期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長城汽車總裁穆峰在談到目前蔓延的車市瘋狂降價潮時,態度非常堅決:長城不會跟風。
面對愈演愈烈的價格戰,陸續有不愿參戰的車企發出“不降價”的聲音,并推出保價政策,比如未來90天或120天如果降價,差額將返還給消費者。這其中既有傳統車企如長城、起亞,也有新勢力品牌如理想、零跑、哪吒、領克、騰勢、極狐等。長城旗下的坦克品牌甚至推出了全系全年保價政策。
有業內人士指出,面對價格戰,保價策略能否奏效還要看車企的具體情況。比如,對于銷量呈上升態勢的企業,保價有一定作用;對銷量已橫盤且呈下降態勢的企業,保價則沒有任何作用,甚至會丟掉已經拿到的市場份額。
另有分析稱,這是一些車企的不得已而為之,例如明確表示不降價的理想和蔚來等造車新勢力,其研發和投入成本仍不斷攀升,為進一步擴大新車交付的規?;?,眾車企在研發、營銷等方面的資金投入持續增加。在還沒有實現盈利的關鍵時刻,自然不能降價。
但也有專家表示,保價的目的在于穩定用戶和保護自身的品牌價值。在多數人看來,畢竟這樣的降價不會持續太久,如果盲目跟進反而會給已經購車的車主造成不好的印象,甚至引發維權等行為,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實當下一些車企的市場銷量成績,是透支未來的市場需求所致,更重要的是,如果為了一小段時間內的銷量提升對品牌造成了傷害,得不償失。”該專家認為。
上一篇 : 本輪汽車降價你需要知道的事:降價會持續多久?后續影響幾何?
下一篇 : 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