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采取各種優惠的汽車品牌已經接近40家,共涉及上百款車型,最高優惠幅度甚至超過10萬元。
2023年1月特斯拉的全系降價,引發了這波聲勢浩大的汽車降價潮,對于剛需用戶來說,也確實是入手的機會,而這背后的一些事你還是要知道的。
這輪降價潮中最著名的車型是東風雪鐵龍C6,“原價21萬元、優惠9萬元”成為此次價格戰最吸睛的標題,而在專家看來,這種由地方政府親自下場參與的補貼,帶有明顯的“退稅”性質。
這輪降價潮幾乎囊括了所有主要的合資品牌,除了雪鐵龍、本田、日產,還包括大眾、通用、豐田、奔馳、寶馬、現代等。上汽、北汽、長安、奇瑞等本土品牌也都加入了降價陣營,而且涉及的產品同時包括燃油車和電動車。
但是,不降價的品牌也很多。比如,理想、零跑、哪吒、領克、起亞等都宣布90天內如果降價主動退還差價;此外,奧迪、保時捷、蔚來等也明確不會降價。
一時間,這場幾乎已經波及到全國的汽車價格戰引起了業內外的極大關注:
戰火會持續多久?
業內普遍認為此次降價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美銀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提出,中國汽車制造商,尤其合資品牌,近期致力通過減價或補貼去庫存,需要1~2個月時間完成有關符合國六排放標準a階段的汽車去庫存,其售價就可能恢復正常。
但也有人抱持不同觀點,提出價格戰大概率會貫穿今年一整年。
該觀點認為,到2023年6月底,地方政府和車企聯合清庫存后,地方等補貼力度顯著下降,但新能源車深入燃油車“腹地”的戰爭才開始,不會輕易鳴金收兵,品牌間的價格戰仍將持續。
后續影響幾何?
對于此次價格戰會給行業和企業帶來的深遠影響,業內也有著不同的觀點,一些人認為不足為慮甚至可能還是好事,另一些觀點則表達了不利產業健康發展的憂慮。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產品價格適度下調有利于激發居民消費需求,同時也應考慮到汽車工業正在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企業在研發等方面投入巨大,整個行業的利潤率也處在近年來較低位置。采取簡單的價格競爭策略雖然一時間會擴大銷量、回籠資金,但從長遠看對企業的影響難言優劣,企業應該在產品技術、質量、服務等方面下功夫,提高產品的品牌力。”
上一篇 : “長安深藍”更名“深藍汽車”?是否預示著深藍汽車將獨立運營?
下一篇 : 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