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配方顆粒的出現是中藥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從神農嘗百草開始,中藥經過數千年的演變發展,中藥理論也不短發展和完善,人們使用中藥的形式也正在慢慢發生變化。
(相關資料圖)
中藥配方顆粒行業市場規模 中藥配方顆粒行業市場銷量分析
最早時期,人們直接吞服草本植物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到漁獵時代,人們開始使用動物藥治病。商代伊尹創制了湯液,湯劑開始成為人們主要的服藥方法并得以推廣流傳。戰國時期,醫藥盛行,君、臣、佐、使組合配伍使用的處方開始出現,南北宋時期,采礦冶金工業發展迅速,人們開始用鐵器炮制加工中藥,直到現在,經過炮制后的中藥飲片仍是人們運用中醫藥治療疾病采取的最常見的形式。新中國整理后,國家大力扶持中醫藥的發展,出現了一批以古代經方為基礎的中藥新形式——中成藥。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發展,出現另一種新型中藥——中藥配方顆粒。
中藥配方顆粒是指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以符合炮制規范的中藥飲片為原料,運用現代化的先進工藝進行提取,分離、濃縮、制粒,并按照一定規格分裝而成的顆粒狀中藥制劑。
中藥配方顆粒在國內的應用時間還比較短,仍需大力推廣。主要因為我們起步比較晚,大量的基礎工作需要從頭開始。到目前為止,全國中藥配方顆粒的產值大約為9-10億元的規模,但是發展的速度很快。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中藥配方顆粒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近五年,中藥配方顆粒市場一直保持上漲趨勢,2021年市場規模達346.0億元,同比增長了35.5%,估算2022年市場規模達443.0億元。
2018年中國中藥配方顆粒銷量為4.43萬噸,近幾年疫情因素導致中藥行業銷量大增,2021年中藥配方顆粒銷量為9.28萬噸,估算2022年全年中藥配方顆粒銷量為11.88萬噸。
中藥顆粒劑的主要應用場景是中醫院和綜合醫院中醫科。由于原有質量和數量標準的不確定性以及渠道的限制,需求方受到限制。隨著標準的逐步完善,質量和標準的提升將為其在醫院的廣泛使用打下堅實基礎,銷售渠道的放開將為配方顆粒的增長增添核心動力。分析認為,未來中藥配方顆粒需求端將快速增長。預測2023年中藥配方顆粒銷量達到15.21萬噸,2028年銷量達到39.73萬噸。
從產業鏈來看,中藥行業上游主要為中藥材種植,中游為中藥飲片加工和中成藥加工,下游則是通過醫院、零售藥店和電商渠道銷售給消費者。行業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結構,如今布局中藥配方顆粒的企業多數能自產中藥飲片,并且部分企業擁有自己的種植基地,做到全產業鏈布局。
2021年2月10日,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共同發布《關于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指出結束試點工作是為加強中藥配方顆粒的管理,規范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更好滿足中醫臨床需求。這也意味著中藥配方顆粒20多年試點后全面放開,企業生產有了“國標”。
中藥配方顆粒在美國、歐洲、澳大利亞、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等國家和地區發展極快。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除滿足本地區外還大量出口。我國的中藥現代化發展嚴重滯后,中藥配方顆粒推廣極慢。
中藥配方顆粒在國內的應用時間還比較短,仍需大力推廣。主要因為我們起步比較晚,大量的基礎工作需要從頭開始。到目前為止,全國中藥配方顆粒的產值大約為9-10億元的規模,但是發展的速度很快。
本報告對中國市場運營狀況進行了細致的透析,然后具體介紹了細分市場的發展。隨后,報告對中藥配方顆粒行業相關企業經營、行業競爭格局等進行了重點分析,最后分析了中藥配方顆粒行業發展趨勢并提出投融資建議。
本報告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中藥配方顆粒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中藥配方顆粒行業有系統深入的了解、或者想進行行業投資,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工具。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中藥配方顆粒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