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民對綠色肉、蛋、奶類食品需求上漲,帶動生豬、禽類、水產等動物產量相應增加,飼料行業整體呈現平穩增長的趨勢。我國飼料行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隨著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膳食結構的改善,居民對肉、蛋、奶等動物食品的需求相應增長,推動了飼料行業的快速發展。
經過40年左右的發展,我國飼料行業經歷了萌芽、起步、快速發展、擴張和整合等多個階段,飼料產量持續增長,已處于向成熟階段過渡的整合后期。隨著飼料行業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整體利潤水平被壓縮,綜合管理能力較弱、規模較小、研發技術水平弱的中小企業因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環境而被動或主動退出,而大型飼料企業憑借著規模優勢,并采取兼并收購、擴產增能、加大研發投入等方式進一步夯實企業綜合競爭實力,不斷擴大市場規模。
規?;B殖企業通常采用更有效、更精密的多階段飼喂方式進行養殖,該種方式對飼料的質量、安全和營養性提出更高要求,從而倒逼飼料企業需在產品供應及時性、產品安全性、營養水平及產品環保性等多個方面滿足客戶需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飼料定義
飼料是所有人飼養的動物的食物的總稱,比較狹義地一般飼料主要指的是農業或牧業飼養的動物的食物。
飼料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魚粉、氨基酸、雜粕、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飼料添加劑等十余個品種的飼料原料。
飼料行業深度分析
近期,受豆粕等飼料原材料價格下調影響,飼料企業紛紛發布降價公告,畜禽料降幅普遍在50-100元/噸。業內人士認為,自春節后至今,全球大豆的寬松格局使得居高不下的豆粕市場“降溫”,國內養殖企業的需求也較為疲軟,飼料價格下降。后市豆粕價格或將繼續下調。
據業內知情人士表示,目前飼料企業采購成本下降明顯,豆粕價格跌幅較大,玉米價格也略有下調。而飼料企業的豆粕庫存多隨用隨采,目前企業一般會儲備15天左右的庫存,因此在市場競爭下飼料價格也會跟隨豆粕等現貨價格波動進行調降。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飼料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3月以來不少飼料企業先后發布了飼料降價通知。據飼料行業信息網統計,各企業飼料價格下調幅度最大的是蛙料,降價約300元/噸,畜禽料降幅普遍在50-100元/噸。
據海關統計,飼用谷物原料(玉米、大麥、高粱和玉米酒糟),2022年12月份進口144.69萬噸,環比減18.5%,同比減53.3%。2022年累計進口3660.34萬噸,較上年減27.6%,主要進口來源國為美國(占進口總量的53.6%)、烏克蘭(占15.0%)、阿根廷(占12.0%)、澳大利亞(占5.0%)、加拿大(占4.7%)。飼用蛋白原料(豆粕、菜粕、葵花籽粕、豌豆和魚粉),12月份進口74.28萬噸,環比減12.9%,同比增42.8%。2022年累計進口800.91萬噸,較上年減4.7%,主要進口來源國為加拿大(占進口總量的39.1%)、烏克蘭(占20.7%)、秘魯(占9.9%)、澳大利亞(占2.4%)。
飼料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1、秸稈飼料
伴隨著現代農業、循環農業的發展,曾經廢棄的秸稈在科技賦能下有了新用途,毛集實驗區因地制宜推進秸稈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綜合利用。在世界范圍內,秸稈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以各種形式得到了充分利用。在發達國家,通過科技進步與創新,秸稈除了被粉碎還田作為有機肥,還被開發成秸稈飼料、秸稈發電、秸稈建材等,形成了一個工業與農業銜接的循環經濟圈。
秸稈飼料,主要是指以甜高粱、玉米、蘆葦、棉花等秸稈粉碎加工而成的纖維飼料,是反芻動物的主要飼料。秸稈產業涉及到環境治理、糧食安全、土壤保護、農業效益和新能源開發,是一個被忽視的潛在大產業。實現秸稈產業化將對我國農業與糧食生產、生態環境改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農作物秸稈粗纖維含量高,難以被動物消化吸收,可利用養分少,適口性差,在飼料分類學上歸為粗飼料。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緊密結合、相互纏繞構成粗纖維,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這些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結構很牢固,只能吸水潤脹,不能為為單胃動物的消化液和酶所分解,僅靠其盲腸微生物少量酵解,消化率很低。只適用于反芻家畜的飼養。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考察我國秸稈開發利用做出的成績后給予了充分肯定,并作為解決“人畜爭糧”矛盾的戰略措施,向世界其它地區推廣。在養豬業中,飼料占養殖成本的70—80%,因而降低飼料成本就成為提高養殖業經濟效益最實際的問題。
2、水產飼料
水產飼料主要用作水產養殖行業,由于近年來我國水產品重心往水產品養殖偏移,水產養殖行業得到迅速發展,其對水產飼料的需求也是不斷增加。2020年我國水產養殖水產品產量達5224.2萬噸,同比2019年增長2.86%。
水產品的來源主要是養殖和捕撈兩類。1985年,我國首次開放了水產品市場,水產養殖行業在國內漸漸起步;1988年,我國水產養殖產量首次超過了捕撈產量,標志著我國漁業的發展開始由“以捕為主”跨入“以養為主”的歷史階段。進入新世紀后,一方面,水產品消費市場繼續蓬勃發展,另一方面,自然源制約著捕撈業的發展,公眾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水產品養殖產業因而獲得了長足成長的空間。
作為全球最大的飼料生產國,我國飼料行業快速發展。自步入21世紀以來,我國飼料產業開始逐步以量為主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一批行業先進企業逐步出現,同時在市場監管趨嚴的背景,我國工業飼料進入行業整合提升階段,市場增速有所下降。
想要了解更多飼料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飼料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飼料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飼料行業的國內外發展概況、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分析(市場規模、市場結構、市場特點等)、生產分析(生產總量、供需平衡等)、競爭分析(行業集中度、競爭格局、競爭組群、競爭因素等)、產品價格分析、用戶分析、替代品和互補品分析、行業主導驅動因素、行業渠道分析、行業贏利能力、行業成長性、行業償債能力、行業營運能力、飼料行業重點企業分析、子行業分析、區域市場分析、行業風險分析、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及相關的經營、投資建議等。報告研究框架全面、嚴謹,分析內容客觀、公正、系統,真實準確地反映了我國飼料行業的市場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