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國內物流市場化程度不高,物流產業還不成熟,大部分企業對物流效率缺乏重視,物流需求大多是通過企業自身完成的,第三方物流尚處于發展初期。據統計,在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中由傳統的倉儲運輸企業轉化而來的物流企業達48%,這些企業大多還是提供一些倉儲、運輸這類物流基礎性服務。所以,目前對第四方物流的市場需求明顯不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第四方物流(4PL)通常被稱為領先物流供應商(LLP),他們作為集成商處理組織的整個供應鏈管理——他們策劃、評估和處理組織管理其供應鏈運營所需的資源、流程和技術。配備了管理驅動的物流概念,第四方物流利用技術為其客戶的供應鏈規劃、執行和進行合規監控。
2023年中國第四方物流市場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進步,物流市場競爭加劇,第三方物流已無法滿足物流整合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以第三方物流為基礎的第四方物流模式脫穎而出。第四方物流核心功能包括信息發布、合同簽訂、交易匹配、信用評價以及支付結算等,相關企業模式主要包括四種,分別為由第三方物流企業直接演化、由行政性物流信息平臺演化、由物流樞紐信息平臺演化以及由行業物流信息化平臺演化。
目前來看,我國第四方物流市場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與物流體系發達的歐美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第四方物流行業發展仍面臨物流技術落后、專業人才缺乏、物流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但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國內物流設施建設、道路交通不斷完善,這為第四方物流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如今,建設運營5G智能物流園的大勢已然到來,依托5G網絡通信技術,通過AIoT、自動駕駛、機器人等智能物流技術和產品融合應用,高智能、自決策、一體化的智能物流園區應運而生。特別是經過疫情考驗,智能供應鏈與物流設施、配送體系所發揮的作用深入人心,公眾普遍認定其是不可或缺的新一代基礎設施。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的物流體系革新,其功能也將更加強大,各類智能物流設施和設備必定伴隨著新基建的鋪設,構建更多應用場景,成為5G時代推動新基建落地的催化劑。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第四方物流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第四方物流是物流服務的一種新業態,第四方物流的出現符合物流業分工更加明確、服務不斷升級的要求。在供需雙方之外,包括第三方物流在發展過程中,物流企業自身也面臨一些困惑和瓶頸,各方都需要一個重新設計的過程,以達到進一步優化物流資源配置、更大化降低企業成本、更大化提高企業效率的目的。同時,供需雙方以及第三方物流也需要一個合作共贏的新業態環境。在此背景下,第四方物流應運而生。
它有四個主要組成部分——架構師/集成商、控制室、供應鏈信息媒介和資源提供者。為了以經濟高效的方式為客戶找到并實施最佳的供應鏈管理軟件,第四方物流可以利用其能力,將不同的功能外包給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當他們通過IT系統同步不同合作伙伴的活動時,他們充當供應鏈績效的單一責任組織。
業界人士指出,未來,第四方物流公司會越來越多,物流公司的服務質量會越來越優質化,這也是物流運輸業提質增效的市場需求。比如,工業化發展初期階段,工業產品的設計研發都在工廠進行,隨著工業化發展的加快,工業生產對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要求的提高,就出現了設計研究院這種專門的機構,來專業化地為生產加工制造企業提供優質化的產品設計研發等服務。
2019年全球第四方物流市場的收入為576.5億美元。預計2020年至2026年間,其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5.6%,到2026年,收入估值將達到844.3億美元。當前,以5G、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是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領域。隨著新基建的推進,未來我國物流行業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將進一步提升,這也為供應鏈集成商的第四方物流發展提供了廣闊機遇。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第四方物流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