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長城汽車CTO 王遠力進行了主題演講。
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相關資料圖)
面對時代的變革和思考,王遠力認為最大的變革體現在三個方面,能源變革、科技變革和用戶體驗變革。其中能源變革推動科技變革,而科技變革驅動用戶體驗變革,智能新能源汽車的新市場環境正在形成,對于智能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產業上下游、行業內外的參與者乃至終端用戶都已形成了新的認知,如今汽車已經不再是由三大件定義的傳統形態,而是逐漸走向與類消費電子相互融合的產品形態,是以電子電氣構架為核心,連接車身域、智能駕駛域、動力域、座艙域,基于車、路、云協同的全產品形態。在智能新能源汽車發展引發的第四次時代變革中,行業目前應處于電動化的上半場,長城汽車已經提前啟動布局智能化下半場。
為了滿足上下半場全生命周期的新產品形態打造,作為主機廠本身需要掌握全棧資源的能力,王遠力表示,長城汽車是為數不多的完成了能源、智能化兩大領域扁平化、網絡化,去中心化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
他進一步表示,在車用動力域,長城汽車確立了多條技術路線并舉的發展策略,混動、純電、氫能并行深入布局,加速汽車電動化轉型,搶占新能源技術制高點。
在混動構型方面,長城汽車確立了多構架并行,橫縱置并舉的技術路線,布局了檸檬DHT、縱置9AT、HI4混動技術。
在電子技術方面,長城汽車布局了磷酸錳鐵鋰、無鈷、三元、鈉離子固態等多化學體系的動力電池,規劃了經濟性、長續航、高性能三種解決方案,可滿足多樣化的用途需求。
汽車產業變革不僅是能源形態的變革,還是消費者體驗的變革,還要提供可生長、可插拔的智慧底盤和可感知、有溫度、會思考的智慧空間做支撐。
王遠力披露,針對智慧底盤,長城汽車融合了線控轉向、線控制動、CTC、一體壓鑄、鋁車身等核心技術,同時基于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和IDC3.0自動駕駛系統,實現超感知、高集成、強擴展的智慧底座。在智能駕駛方面長城汽車自主開發了高算力計算平臺,搭建了智能駕駛硬件構架,在軟件生態方面,長城汽車實現了從底層軟件、中間件、上層應用軟件的全棧自研,率先發布了可大規模產業落地的NOH導航輔助駕駛產品。
針對智能座艙技術在硬件層面長城汽車開發了V3.5高算力座艙平臺,在軟件層面長城汽車開發了座艙操作系統,頂層場景驅動服務,服務主動找人的理念,通過自研平臺、算法構架開發視覺自然語音處理等AI算法,提供主動式服務的AI場景引擎,可滿足千人千面的用戶需求。
獨木不成林,舉的這些成就并不是僅僅依靠自研就能做到的,很多人會說掌握全棧自研的能力就等于構建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長城汽車則認為恰恰相反。王遠力表示,掌握全棧自研能力更需要生態合作伙伴的深度協同協作,長城汽車目前擁有超過600余家合作伙伴,涵蓋了智能、新能源汽車的各個板塊,隨著新能源智能化技術的發展進步,軟件定義汽車的到來,軟硬件解耦,生態鏈伙伴與傳統主機廠的關系,從單純提供黑盒,到進入整車開發、拓展開發、主機廠與生態鏈合作伙伴進一步加深,結合更加緊密,同時定制化程度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