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3家上市券商披露年報
截至4月1日,已有23家上市券商披露年報。其中,大型券商年報已基本披露完。截至3月31日晚間9點,已有25家上市券商/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發布了年報。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顯示,在上述已經公布年報的上市券商/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中,有21家出現了員工人均薪酬下滑,10家降幅超過20%。僅有4家出現了薪酬上漲,漲幅最大的是東方財富,但漲幅未超過12%。
【資料圖】
目前披露年報的券商中,頭部券商仍然維持了相對高薪。中信證券以83.64萬元位列第一(2021年94.69萬),中信證券截至2022年年末員工人數25742人。國泰君安以人均年薪74.19萬元位列第二;申萬宏源、廣發證券、華泰證券以67.49萬元、64.78萬元和62.97萬元位列第三至第五。中信建投、中國銀河、東方證券緊隨其后,人均年薪分別為60.65萬元、57.65萬元和57.17萬元。
去年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規模雙雙下滑,在此背景下,多家券商投行業務收入也出現減少。根據券商中國記者以“投資銀行手續費凈收入”口徑統計,有超過六成的券商投行業務收入同比下跌。
2023券商市場現狀及前景分析
隨著資本實力的不斷增強,券商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呈現快速增長勢頭。自券商信息技術投入指標發布以來,行業對信息科技重視程度不斷增強,2017年至2021年期間券商在信息技術領域累計投入近1200億元,監管也鼓勵有條件的券商持續增加信息技術投入。
從上市券商披露的2022年信息技術投入情況來看,頭部券商因資本實力雄厚投入相對較大。其中,華泰證券、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中信建投、廣發證券、中國銀河等8家券商的信息技術投入均超10億元,其中,華泰證券的投入高達27.24億元位列第一;海通證券集團信息技術投入總額為22.19億元,其中母公司投入總額為14.79億元。還有東方證券、中泰證券、申萬宏源3家券商的信息技術投入額均超過5億元。
多家券商人均薪酬待遇下降,有的券商待遇降幅大,也有的券商降幅小。但隨著經濟環境與市場環境的回暖,未來券商機構很可能重新提升薪酬待遇水平,以券商為代表的金融行業,依然是全行業薪酬偏高的行業,金融行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依然很高。
在券商行業高薪酬的背后,也是高學歷人才聚集的領域。對普通人來說,可以進入券商行業的并不多,可以進入頭部券商的更是寥寥無幾。很多進入頭部券商的從業者,基本上屬于行業中的佼佼者,沒有較高的薪酬待遇,也很難留住優秀人才。
券商行業是距離金錢財富最接近的行業之一,同時也是淘汰率很高的行業,券商機構給到從業者很高的薪酬待遇,相應的考核壓力也是不低的。
券商行業作為一個強周期的行業,它們的業績表現與股價走勢與市場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投資銀行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分析
2022年不是融資大年。Wind數據顯示,2022年A股股權融資規模1.69萬億元,相比上一年度減少7.13%,進行股權融資的企業家數減少18.83%。多家券商投行2022年收入下滑。截至4月1日,根據券商中國記者以“投資銀行手續費凈收入”口徑來統計,共有14家券商投行出現收入減少,占比61%。
在市場清淡背景下,投行業績分化明顯,頭部效應愈來愈強。在前十券商中,第一名的收入規模是第十名的六倍以上,而該數據在2020-2021年均為四倍。
近年來,證券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馬太效應”日漸顯現,而全面注冊制的到來被認為將推動頭部券商“強者恒強”效應的進一步凸顯。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小券商無路可循,相反,中小券商若能夠借機擴大原本在地方深耕的優勢基礎,并在差異化競爭中取得局部優勢,全面注冊制有望成為其崛起的難得機遇。
站在這一資本市場歷史長河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點,投資銀行業務迎來了戰略機遇期。主板上市公司擴容提速在即,投行的綜合業務能力也面臨考驗,并影響著未來行業競爭格局與發展空間。
當前,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券商投行業務在項目增多、人員數量增加的同時,整體合規風控管理難度也日益增大,如何強化科技金融賦能投行業務,用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升投行業務管理效能,是全行業關注的基礎問題。各家證券公司如何抓住機遇實現投行業務的新突破,值得期待。
欲了解更多關于投資銀行行業的市場調研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投資銀行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