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行業市場多大?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和經濟作物,我國的甘蔗產業發展歷史悠久,一直是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但近年來我國甘蔗種植面積有所下滑,2021年中國甘蔗播種面積共計1316千公頃,同比減少2.76%。
(相關資料圖)
甘蔗,是一種重要的糖料作物和經濟作物,因其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溫度和濕度適中的環境中,因此被廣泛種植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甘蔗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以及有益于人體新陳代謝的各種維生素、蛋白質、有機酸等物質。其最主要的用途是制糖,蔗渣可以制作紙張、纖維板等,蔗梢、蔗葉也可以摻到谷物飼料中制成顆粒飼料。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甘蔗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分析:
甘蔗行業市場深度分析
目前我國甘蔗生產集中度不高,部分蔗農缺乏專業生產和管理知識,應培養甘蔗生產和管理人才,對甘蔗的加工、育苗、種管收標準化全流程進行研究和推廣,建立健全甘蔗產業技術體系。我國甘蔗的主產區集中分布在南部城市,氣象災害頻發,對農作物的生產容易造成較大影響,應當改善甘蔗產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增強抗風險能力。
在產量減少的同時,需求量也在減少,2021年中國甘蔗需求量為10843.3萬噸,較2020年減少了139.28萬噸,同比減少1.27%,2021年中國甘蔗人均需求量為76.8千克/人,較2020年減少了1.03千克/人,同比減少1.33%,雖然2021年中國甘蔗需求量在減少,但仍然高于產量,需求缺口主要來源于進口。
在傳統甘蔗產業中,甘蔗制糖是首要的。從甘蔗行業分析顯示,我國甘蔗糖產量占食糖產量比例極大,相當于說食糖產量由甘蔗糖產量決定。2018/2019年度,我國食糖產量和甘蔗糖產量達到了近幾年的最高值,分別為1076萬噸、944萬噸。2019/20年度受疫情影響糖產量稍有跌落為902萬噸,隨后回升。
中國甘蔗進口數量明顯大于出口數量,中國是全球甘蔗主要的進口國之一,2021年中國甘蔗進口數量為177.00萬噸,進口金額為10799.41萬美元;出口數量為0.09萬噸,出口金額為47.71萬美元。
廣西地理位置優越,適宜甘蔗生產,政府出臺扶持和補貼政策,把推進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支持廣西糖業發展確立為地區戰略。云南地處云貴高原,地勢相對較高,適宜的耕地面積較少,其甘蔗主產區沿沿瀾滄江分布,水源充足。廣東省超九成的甘蔗產自湛江市,湛江位于廣東省南部的雷州半島,地勢低,耕地面積多,適合甘蔗的大量種植。
崇左市的甘蔗生產分布相對較平均,除憑祥市和天等縣產量分布較少外,其他區縣產量分布相差不大。其中占比最多的是扶綏縣,占比為25.79%,其次是江州區占比23.85%。寧明縣、龍州縣、和大新縣的甘蔗生產占比也都集中在15%左右。來賓市的甘蔗生產相對分布較為集中,全市超六成的甘蔗產自興賓區,占全市甘蔗生產的68.28%,其次是武宣縣,占比為18.70%。
廣西是中國甘蔗最大的產區,全國超六成的甘蔗產量都產自廣西。政府陸續出臺了扶持和補貼政策,助力廣西甘蔗產業的發展。廣西地處南部沿海,廣西南部多平原,適合機械化生產。201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管理局發布的《關于開展甘蔗機收作業補貼試點的通知》首次對甘蔗機收作業進行補貼,推動廣西甘蔗產業機械化的發展。2017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聯合多部門發布《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明確把推進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支持廣西糖業發展確立為地區戰略。
2023年甘蔗行業市場投資風險分析 甘蔗生產將向專業化、機械化生產邁進
我國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范圍小,冬季全國普遍氣溫低,因此為擴大甘蔗產量,需要加強甘蔗品種抗逆性的研究,研究抗寒、抗旱、抗病的甘蔗品種,擴大甘蔗的可種植面積。另外隨著機械化程度的加深,必然需要適合機械化采收的品種,從而降低甘蔗種植成本,提高產量。
目前我國甘蔗機械化生產還沒有普及,機械化程度較低,導致人工成本高。2012年廣西已經率先開始了甘蔗機收作業補貼試點,著力推動甘蔗生產機械化。甘蔗生產機械化的普及,能有效提高甘蔗生產效率,解放勞動力,降低人工成本,增加蔗農收入。另外機械化生產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還能實現甘蔗種植過程的高效管理,提升甘蔗質量和產量,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未來甘蔗生產的機械化程度將不斷加深。
隨著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中國甘蔗產業想要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降低生產成本,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甘蔗產業已經集中到甘蔗相關種植產業上,隨著甘蔗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多,種植甘蔗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專業的甘蔗種植企業已經占據了一半以上的水平,所以在未來的時間,預計中國甘蔗產業向著良好態勢發展。
甘蔗為熱帶和溫帶農作物,其中廣西省為中國甘蔗產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國比重的68.57%,第二是云南省,占全國比重的14.78%,第三是廣東省,占全國比重的12.64%。根據統計得出,我國南方更適合甘蔗作物的生產和生長。
從南方甘蔗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新榨季甘蔗的種植面積變化不大,增產的預期較強,業內人士普遍預計是穩中小幅增加的趨勢,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天氣要較為配合。上一個榨季,良好的天氣狀況帶來的糖分提升是增產的主要動力,而新榨季如果天氣條件維持在上年的水平上,那么最終的甘蔗糖總產量將有小幅增加。
甘蔗行業前景分析
蔗糖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品,是食品行業中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原料,蔗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關系到我國食糖的供給安全?!笆濉逼陂g,我國通過甘蔗生產基地建設,有力推動了蔗糖生產的良種化、規?;?、機械化和水利化發展,蔗糖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笆奈濉逼陂g,在新的發展階段,蔗糖產業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窂固樹立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重點推進現代高效甘蔗生產基地建設,加快推廣自育甘蔗品種和糖料蔗全程機械化生產,實行綠色高效生產,建設區域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生產裝備先進、產業優勢突出的現代化生產基地,鞏固提升甘蔗供給能
目前我國甘蔗機械化生產普及度低,人工成本高。甘蔗生產機械化的普及,能有效提高甘蔗生產效率,解放勞動力,降低人工成本,增加蔗農收入。2012年廣西已經率先開始了甘蔗機收作業補貼試點,著力推動甘蔗生產機械化。另外隨著機械化程度的加深,必然需要適合機械化采收的品種,從而降低甘蔗種植成本,提高產量。
甘蔗生產基地建設有力推動了規?;洜I和機械化生產。廣西、云南主產蔗區按“十并一”的原則,小塊蔗田并成大塊蔗區,戶均甘蔗種植規模大幅提高。2019年,主產蔗區戶均甘蔗種植面積0.99hm2,比“十三五”初期提高了0.16hm2;其中,超過3.33hm2的甘蔗家庭農場面積占比達13%,超過6.67hm2的面積占比達6%。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取得積極進展,國內企業研制的甘蔗收割機逐漸得到用戶認可,實現了從“無機可用”到“有機可用”的突破,機械擁有量呈不斷增長態勢。
想要了解更多甘蔗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甘蔗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報告是從事甘蔗行業投資之前,對甘蔗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評估項目可行性、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對策等,為甘蔗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主管機關審批的研究性報告。以闡述對甘蔗行業的理論認識為主要內容,重在研究甘蔗行業本質及規律性認識的研究。甘蔗行業研究報告持續提供高價值服務,是企業了解各行業當前最新發展動向、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正確投資和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