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行業市場多大?近年來,國家出臺系列產業支持政策擴大政府國產替代顯微鏡采購比例,鼓勵高校等加大精密儀器采購力度,此輪政策的出臺加速了顯微鏡國產替代的進程,讓我國中高端顯微科學儀器迎來重要發展機遇。2021年,麥克奧迪的企業總營收為14.6億元,較上年增長23.4%;永新光學的總營業收入為8.0億元,同比增幅37.9%。
顯微鏡在教學、生命科學、納米技術以及半導體技術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加深,新興技術的發展與融入為顯微鏡制造行業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加快了顯微鏡產業的創新。得益于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發展,車載攝影市場發展空間可觀,也將直接帶動光學顯微鏡市場的增長。
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顯微鏡是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所首創?,F在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波長的1/2,國內顯微鏡機械筒長度一般是160毫米。對顯微鏡研制,微生物學有巨大貢獻的人為列文虎克,荷蘭籍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顯微鏡行業市場全面分析及發展趨勢調研報告》顯示:
顯微鏡行業市場分析
臺式顯微鏡一般指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是一種體積小巧,可安放在實驗臺面上操作的電子顯微鏡。其原理和傳統(落地式)掃描電子顯微鏡相同。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與傳統大型(落地式)掃描電子顯微鏡相比,臺式掃描電鏡具有體積小巧、操作簡便、價格便宜、快速抽真空等優勢,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分辨力能滿足多數材料的顯微(微米,甚至納米級別)觀察。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填補了光學顯微鏡與傳統大型掃描電子顯微鏡之間的分辨率空白區域,可廣泛應用于材料科學、納米顆粒、生物醫學、食品藥品、紡織纖維、地質科學等諸多領域。
隨著材料應用及光學技術的進步,顯微鏡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大。經過400多年的發展,顯微鏡應用商業化已經進入成熟期,教育教育、生命科學以及檢驗檢測等領域成為顯微鏡主要下游市場。除此之外,隨著納米技術、半導體等新興科技的發展,推動了顯微鏡的市場需求,也促使了顯微鏡逐步趨于高分辨率、智能數字化、一體自動化,顯微鏡的應用深度也得到提高。
2021年,兩家企業的研發投入金額均較上年有所增長。其中,麥克奧迪的研發投入金額為0.70億元,較上年增加了0.12億元;永新光學的研發投入金額為0.63億元,同比增加了0.16億元。從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來看,2021年麥克奧迪的研發投入占比率(4.81%)略低于永新光學(7.93%)。
截至2021年底,麥克奧迪的“MOTIC”品牌在谷歌搜索引擎上已有百萬以上詞條,成為享譽世界的民族品牌,并且還擁有NATIONAL、SWIFT、CLASSICA等光學顯微鏡品牌;永新光學在生命科學領域自主研發的共聚焦顯微鏡實現小批量銷售,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中國企業在全球頂尖顯微鏡市場的空白。
近年來,雖然麥克奧迪的顯微鏡產品收入一直高于永新光學,但兩家企業的顯微鏡產品收入均呈平穩發展的態勢;2020 年全球顯微鏡市場受疫情沖擊,教學及工業類顯微鏡市場出現明顯下降,2021 年又因疫情有所緩解,顯微鏡市場需求逐步恢復。2021年,麥克奧迪的顯微鏡產品共營收5.1億元,同比增長25.2%,永新光學則是收入3.0億元,較上年增長18.8%。
從產業鏈來看,其中上游主要是光學玻璃、光學塑料、光學元器件、電子元器件等等配件,下游主要是顯微鏡應用市場,包括生物科學醫療制藥、化工材料分析及教學科研等多個領域。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市場需求也在逐步恢復。據統計,2020年全球顯微鏡市場規模達到104億美元,同比上漲8%。同時,隨著后疫情時代全球對生命科學的重視程度增加,相應的科研采購需求將推動行業進一步增長。
2020年全球顯微鏡細分應用領域情況為:生命科學占比29%、半導體材料占比23%、材料科學占比21%、納米科學占比16%、其他領域占比11%。
顯微鏡在中國發展已有數十年歷史了,每年顯微鏡產量超過300萬,其中超過一半用于出口,在全球顯微鏡中低端占有一席之地。不過顯微鏡行業技術要求較高,早期中國顯微鏡企業研發投入較低,深度精密制造及光學核心部件設計及工藝與國外差距較大,具備生產高端顯微鏡的企業屈指可數,高端顯微鏡如系統顯微鏡、共聚焦掃描和超分辨顯微鏡等高端產品被徠卡顯微系統、蔡司、尼康、奧林巴斯控制著。2020年中國光學顯微鏡市場規模為24億元,同比下降4.0%,年均復合增長速度為9.86%。
世界高端顯微鏡產業主要布局在德國和日本,德國是以徠卡顯微系統和蔡司為代表,而日本以尼康和奧林巴斯公司為代表,上述企業占據著世界顯微鏡市場5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發展戰略左右著顯微鏡市場的走向。
2020年,中國掃描電子顯微鏡市場規模實現16.72億元,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各單位對于掃描電子顯微鏡等科學儀器的采購預算增幅有所下調,故其同比增長率較2018年與2019年略有下滑,僅為9.21%。
永新光學于2018年9月10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主要從事光學顯微鏡和精密光學元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光學儀器分會理事長單位和光學顯微鏡國家標準制定單位,主導ISO9345顯微鏡國際標準制定。永新光學的2021年總資產則是17.1億元,同比增長17.3%,增長幅度更大;總營業收入為8.0億元,同比增幅37.9%。
顯微鏡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目前,我國三甲醫院所使用的顯微鏡幾乎被徠卡顯微系統、蔡司、尼康和奧林巴斯壟斷。顯微鏡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概括,目前國內有能力開始生產高端顯微鏡的企業較少,如永新光學、麥克奧迪、舜宇光學等。若國內能夠制造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高端光學顯微鏡,無疑是會面臨極大的市場機遇。
中國作為全球顯微鏡生產大國,每年約有70%左右的顯微鏡用于出口。受益于全球顯微鏡市場的穩健發展,顯微鏡的產量與市場規模穩步提升,未來隨著國內外顯微鏡在教學、生命科學、納米技術以及半導體技術等領域的滲透,以及國內顯微鏡產品的升級替代,中國顯微鏡產業特別是中高端領域前景巨大。
未來,全球顯微鏡市場需求保持穩定增長,我國顯微鏡需求高端化趨勢加快。隨著我國教育及科研支出的不斷加大,我國顯微鏡市場前景廣闊。但我國顯微鏡行業研發技術水平相較于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我國顯微鏡行業技術水平亟待提升。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顯微鏡行業市場全面分析及發展趨勢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