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治理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污染的政策,屬于鼓勵類產業。近年來水環境治理政策,不斷出臺相關行業政策來推動水環境治理行業的發展。
(資料圖)
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地區分布不均勻,許多城市都存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洪水災害、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使水資源的利用越來越困難。水環境污染問題,是制約我國水資源利用的首要問題。飲用水源被污染、城市黑臭水體、水體富營養化、有毒物質超標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生態型水環境的治理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缺乏問題的關鍵途徑。
城市污水處理關系到居民用水安全,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均高度重視,均不同程度的加大水環境治理的投資力度,為了解決行業發展所需資金,政府近年來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通過BOT、BT、TOT、PPP等投融資模式引入社會資本,促進投資主體與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污水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水環境治理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融資戰略咨詢報告》分析:
水環境治理是典型的多學科交叉的業務領域,融合了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環境科學、材料學、自動控制等多項理論和技術,對專業人才素質要求較高。因此,企業需要組建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對行業發展具備深刻理解的技術研發團隊、工程團隊、運維團隊、管理團隊和銷售團隊,并最大限度保持人才團隊的穩定性,從而為業務開展提供人才保障。
由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周期較長,此外具備較強綜合實力和優勢競爭地位的企業往往可為高素質員工提供廣闊的創新和發展空間,自然成為優秀人才的優先選擇。因此,對于行業新進入者而言,由于自身運營規模和市場競爭力的局限,難以在短時間內培養或吸引優質人才并組建強大、穩定的員工團隊,面臨較高的人才壁壘。
隨著改革政策制度的陸續頒布,我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不僅有一批一批大型國有企業,也有一批專業化民營企業抓住市場發展的機遇,積極開拓搶占市場。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作為市政公用領域內的污水處理行業走向開放、市場化已成必然趨勢。未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污水處理標準將持續提升,對污水處理等水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管理運營及技術要求不斷提升。根據《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將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推進363個縣級城市建成區1500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為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及運營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2023年中國水環境治理行業市場分析
未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污水處理標準將持續提升,對污水處理等水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管理運營及技術要求不斷提升。根據《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將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推進363個縣級城市建成區1500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為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及運營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及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不斷融入環保產業,水環境治理行業智慧化發展的特征逐步顯露?,F代生物技術、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科技也將打破產業界限,與水環境治理技術交叉融合,促進水環境治理技術突破創新瓶頸,進一步提高產品力,加速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水環境治理技術將向著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口數量持續增長,水污染情況增多,污(廢)水的排放量不斷增加,我國污水處理和水體污染治理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1年我國水污染治理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1088.5億元,預計2022年有望達到12936.8億元,2025年有望達到24486.7億元。
想要了解更多水環境治理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水環境治理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融資戰略咨詢報告》。報告對我國水環境治理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水環境治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水環境治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報告對于水環境治理產品生產企業、經銷商、行業管理部門以及擬進入該行業的投資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于研究我國水環境治理行業發展規律、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有學術和實踐的雙重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