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礦行業市場前景如何?鋰產業被世界公認為未來發展的朝陽產業和世界競相發展的新興產業。鋰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礦產資源,也是我國產業結構、布局戰略性調整的基礎保障。自2014年起,受下游鋰電池需求旺盛(新能源汽車放量增長)以及南美天氣因素(如洪災等)造成的鹽湖鋰產能減產等因素影響,鋰市場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由2014年6月的39000元/噸,一路上漲到2015年10月的54500元/噸,并呈現一路上升趨勢。2017年,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年初的12.6萬元/噸一路上漲至10月的17.1萬元/噸,最大漲幅47.54%,達到歷史最高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持續增長的新能源汽車訂單,帶動鋰電池需求,原礦價格不斷上漲。大宗商品數據服務商MySteel數據顯示,過去兩年,碳酸鋰價格一路上漲:2021年初每噸不到10萬元,2022年11月,碳酸鋰報價為每噸59萬元。
目前,碳酸鋰價格約為每噸45萬元,而將鋰云母加工為碳酸鋰,其成本約為40萬元,包括鋰云母采購成本30萬元(按照25噸鋰云母產出1噸碳酸鋰,每噸鋰云母1.2萬元計算),能耗及人工成本約10萬元。公開信息來看,2023年國內碳酸鋰產能不會有大幅增長。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鋰礦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鋰礦行業市場分析
自2022年來,砸重金投建鋰鹽產能的企業不在少數,多個鋰礦資源豐富的地區更是劍指“千億鋰電”發展目標。對此,四川某鋰礦開發人士表示,碳酸鋰生產要有資源,而鋰礦開發并非朝夕之事。
多家鋰礦企業披露2022年業績預告,業績均呈現爆發式增長。融捷股份(002192)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2億元-26億元,同比至少增長約31倍;中礦資源(002738)也或實現倍級增長,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2.5億元-37.5億元,同比增長482.21%-571.78%;盛新鋰能(002240)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54億元-58億元,同比增長534.81%-581.83%。
去年底以來,國內市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以每天5000元 -7000元/噸的幅度下跌,甚至有時單日大跌15000元。不過,上周五碳酸鋰價格突然止跌。有市場人士認為,或與此次宜春鋰礦整理有關。
鋰礦價格上漲的邏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動力電池下游需求持續高速增長,帶動正極材料需求增長;二是產能建設與釋放進度相對滯后;三是上游鋰礦資源價格持續上漲,我國鋰礦資源嚴重依賴進口,下游缺乏議價能力,如澳大利亞鋰輝石的價格為6600美元/噸,較2022年初上漲163.47%,漲幅明顯高于電池級碳酸鋰。
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并快速向全國蔓延,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疫情已不只是簡單的公共衛生事件,在短期內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全方位的影響,鋰市場也受到波及。
從供給來看,由于疫情影響,各地延遲開工,并且物流管理十分嚴格,因此目前開工率暫時無法全面恢復,維持年前訂單的生產與運輸。從需求來看,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對汽車購買需求偏低,車市以消耗庫存為主,電池采購量較少。同時,動力電池廠大多也仍在恢復開工率,考慮下游需求薄弱,基本在消耗年前庫存,制作少量訂單。在供需兩端疲軟以及鋰產品庫存水平較高的情況下,鋰產品價格基本穩定。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3月1日-3月6日一周內碳酸鋰價格穩定,國內工業級碳酸鋰成交均價在3.85萬元/噸,電池級碳酸鋰均價水平在4.85萬元/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價格略有上漲。一方面受前期疫情影響大部分廠家停工,導致氫氧化鋰庫存大幅降低;另一方面,生產高端氫氧化鋰的贛鋒鋰業在2月發布漲價公告,同時明確表示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的漲價幅度不超過10%。
鋰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上游資源,“鋰礦—碳酸鋰—正極材料—動力電池—新能源”構成了圍繞鋰原料的整個鏈條,而碳酸鋰的價格,則是產業鏈條上最具代表性的風向標,在動力電池中,碳酸鋰的成本占比達到50%左右。
碳酸鋰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的采集,主要分為鋰礦山和鹽湖,制作成工業級碳酸鋰。碳酸鋰產業中游為氫氧化鋰制作成潤滑劑,最終用于下游產業的機械裝置;電池級碳酸鋰制作成鋰電池用于下游產業的電子消費;氫化鋰制作成鋰單合金用作于下游產業中的汽車、航空、軍工;最后高純碳酸鋰直接用作于下游產業的化工、玻璃、制藥等。
鋰礦行業市場預測
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成趨勢,鋰產品成為一體化的核心。鋰礦、鋰電池及鋰回收利用龍頭企業均在整合產業鏈資源,力圖打造規模優勢,發揮協同效應,降低原料成本,鞏固市場地位。在對上游鋰資源控制上,產業鏈企業通過包銷方式直接鎖定上游資源。
長期來看,鋰礦供需將長期維持寬松局面,價格重心也將逐漸向平均成本方向偏移,遠期價格預計將維持在10-20萬元/噸之間。
當前,四川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已經突破1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85%以上。四川是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現在已探明鋰礦資源占世界鋰電資源的6.1%,全國的57%,居全國之首。坐擁鋰電資源和巨量清潔能源的四川已成為鋰電企業優先布局的新高地。
目前,全球鋰資源產地主要包括澳洲、南美、中國和非洲地區等,其中澳洲以鋰輝石礦為主,2021年占全球產量超四成。在新能源行業旺盛的市場需求拉動下,鋰精礦呈現量價齊升狀態。
捷股份發布業績預告,預計前三季度凈利12億元~13億元,預計第三季度凈利6億元~7.5億元。受宏觀政策和市場需求增加的影響,新能源行業景氣度持續提高,鋰電池行業上游材料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鋰電材料和鋰電設備的需求持續增加,公司鋰精礦、鋰鹽、鋰電設備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均大幅增加。
為保障國家鋰資源供應安全和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國內鋰礦企業已紛紛行動起來,通過新建和擴產方式加快了資源開發腳步。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公司宣布擬投建的鋰鹽產能合計超過30萬噸,部分鋰礦企業的新項目有望加速推進。
目前,全球經濟仍在下行通道中,這必將影響全球總體礦產品需求以及礦產品價格。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供需兩端走弱,短期內可能會造成鋰產品價格下跌。但從長遠來看,一方面,各大鋰礦企業在實施擴產和新建項目的同時,也在根據市場供需等情況調整生產計劃,控制鋰產能出現嚴重過剩;另一方面,各國都在積極出臺新能源汽車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對鋰的需要將穩步增長,從長期來看,鋰價格將出現穩步小幅增長。
鋰礦行業報告對中國鋰礦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本報告同時揭示了鋰礦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未來,鋰礦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3-2028年中國鋰礦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