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市場發展主要受到資源稟賦、技術條件以及裝機成本等多重因素影響,如國內風能資源集中分布在被稱為“綠色長城”的東北、華北北部、西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地區,黑龍江、吉林、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甘肅省、新疆等“三北”地區及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風電裝機總量大;太陽能輻射呈現“高原大于平原、西部干燥區大于東部濕潤區”的特點,國內西北、華北及華南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青海、新疆、西藏等內陸省份大力發展陸上光伏發電市場,山東、福建、廣西、海南等沿海省份大力發展海上風電項目;山東、廣東、浙江、江蘇和安徽等地生物質能研究起步較早、技術人才積累基礎更為深厚,全國生物質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集中分布于華東及華南區域。
(相關資料圖)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系列政策推動作用下,我國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社會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不斷增強,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升級成為必然,國家能源消費結構優化進程加速推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成為必然。
據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清清潔能源發電量達2.5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占全國總發電量比例為30.26%;市場清潔能源消費量達13.97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4.51%;此外,產業細分領域天然氣、風電及光電市場生產情況分別達2178億立方米、6867.2億千瓦時、22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率分別為6.4%、12.3%、14.3%。國內清潔能源消費需求加速增長、能源生產技術進步及設備生產力水平的顯著增強,持續推動我國清潔能源產業市場。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清潔能源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分析:
清潔能源市場發展主要受到資源稟賦、技術條件以及裝機成本等多重因素影響,如國內風能資源集中分布在被稱為“綠色長城”的東北、華北北部、西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地區,黑龍江、吉林、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甘肅省、新疆等“三北”地區及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風電裝機總量大等。為應對能源緊缺現狀,保障市場能源供應,在國家發展清潔能源系列政策推動下,我國能源消費清潔低碳轉型步伐不斷邁進,不斷吸引新的企業資本進入市場,國內能源企業加速布局清潔能源市場,不斷推動我國清潔能源產業市場發展的同時,行業市場競爭持續加劇。
清潔能源重點在于其清潔性及經濟適用性,國內清潔能源推廣政策及支持力度的增強,為我國清潔能源應用市場拓展提供推動力。2015-2022年,我國煤炭、石油等高碳高污染能源市場消費比例不斷下降,天然氣、風電、水電、光電、核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綠色清潔能源市場消費比例持續攀升。
2022年,國內能源消費總量達53.92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2.9%。其中,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達13.97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4.51%;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比例達25.9%,較上年提升0.4個百分點。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增速提升,國內工商業、居民生活電力能源需求不斷提高及生態環保意識增長,在國家系列政策持續推動下,我國清潔能源消費市場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國內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清潔能源行業市場深度分析2023
央行表示清潔能源領域主要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生物質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氫能利用、地熱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熱泵、高效儲能(包括電化學儲能)、智能電網、大型風電光伏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戶用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跨地區清潔電力輸送系統、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等。節能環保領域主要包括工業領域能效提升、新型電力系統改造等。碳減排技術領域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等。后續支持范圍可根據行業發展或政策需要進行調整。
在“雙碳”戰略的指導下,數字化產業已經成為能源結構轉型、經濟低碳、綠色發展的主要動力。以數字化技術為手段,大力發展新的電力系統,讓零碳更經濟,已經成為業界共識。越來越多的企業加碼數字化領域,通過自研或與合作伙伴合作的方式,探索能源行業數字化發展路徑。
未來三峽能源將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重點布局具有核心技術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項目,特別是大容量風機研發制造、新型海上風電基礎形式、高效太陽能發電技術、儲能、氫能等領域,如首艘海上風電安裝平臺“三峽能源 001”項目、首艘30米級CAT-SWATH高速風電運維船項目、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三峽引領號”項目等,充分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推動自身技術進步,促進我國海上風電、光伏發電等領域高端裝備制造升級,推動國內深遠海風能資源及太陽能資源利用率。
同時,三峽能源將加速推動三峽陽江青洲五1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等項目建設,打造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和內蒙古烏蘭察布產業園,發揮資源和產業園聯動作用,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實現全產業鏈聚集,進一步鞏固企業清潔能源領域地位。
想要了解更多清潔能源行業的發展前景,請查閱《2022-2027年清潔能源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